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

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的反省


甲年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聖經反省 08/06/29宗徒大事錄 12:1-11聖詠 34[33]:2-3,4-5,6-7,8-9弟茂德後書 4:6-8,17-18瑪竇福音 16:13-19
* 取自梵蒂岡電台網站「祈禱思潮」〉「今天的節日乃教會年曆中最重要的慶節之一。雖然聖伯多祿及聖保祿非死於同一日,但教會在同一日紀念兩位殉道傳教先鋒。雖然聖經沒有記載兩位聖人的殉難事蹟,但傳統相信,伯多祿被釘十字架,保祿被斬首。聖經只記載了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的殉難,即我們在今天宗徒大事錄裏所聽到的;然而,伯多祿和保祿為主捐軀,卻在新約其他篇章清晰可見。教會相信兩位聖人是在羅馬,在尼祿王命令下遇害的。伯多祿的遺體葬於現今聖伯多祿大殿的地牢。近年,尤其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任期間,與東正教普世宗主教一起在本紀念日聯合舉行禮儀,祈求天主降福,使雙方更好地團結合一。」 今天的弟茂德後書,是保祿迎接死亡的動人申述。他沒半點沉鬱,沒半點不悅,只語氣激昂,意志堅定,全然交託,對天主忠貞不二。 伯多祿和保祿雖然都明白履行主所委託的使命,逃不過沉重的代價,然而,他們都絲毫沒有畏縮,勇往直前。
* 反省:為不認識或只聽過他們名字的大多數台灣居民來說,這兩個人的知名度可能遠遜於分開紅海的摩西(梅瑟),精明睿智的大衛(達味)王,耶穌的表兄─洗者約翰(若翰)等人,甚至不及史上最著名的叛徒─出賣耶穌的猶大(猶達斯)。但是為基督宗教的信徒來說,這二位真正是建立教會的大功臣,中流砥柱。沒有他們,也沒有今天的基督教會,而這二位出身背景殊異,學識、地位懸殊,先是敵對後為同志,最後都為傳道而殉教。能這樣使他們緊密聯結、殊途同歸、犧牲生命的只有一個人─耶穌。
這麼說還是很含混,對嗎?要說明這兩個人的故事可沒辦法三言兩語說清楚,只好請各位自行上網,真理電台很貼心的為聖保祿年彙集了許多資料,可以自行查閱:http://www.tianzhu.org/tw/tz_newsd.php?news_id=8158&n_date=2008-06-29
這兒簡單地做一點比較,希望讓大家更清楚這二位宗徒:
1.出生:伯多祿,原名西滿,職業:漁夫 保祿:世家之子,富資財,好學問,羅馬公民(比有綠卡還要強)
2.受召叫:伯多祿;耶穌一句話:來看看吧!就跟去了,連耶穌被捕都捨不得離去,像一隻憨厚忠直的聖伯納犬。保祿:迫害耶穌信徒不遺餘力,但是在耶穌親自下手使他兩眼失明(暗示他是白目)之後,歷經磨難終於覺悟,原來他認為的壞人─耶穌,竟一直要祂的弟子幫助他─保祿─這個迫害他們的人,只僅僅因為他們相信老師─耶穌─說的每一句話,這為保祿來說是個非常令人震驚的事,在此之前他認為天主只存在在”經書”裡,不是像這樣活生生的血肉,而且直接影響那些純樸的鄉人,反而是他─保祿─一位博學之士、世家之後、掌權柄執法的理性主義者,後知後覺到先「鐵齒」後「白目」,他終於明白人與天有多大的差別?人心自以為是,而天心仍然不斷給愚人機會,再不回頭恐怕就會淪於後世「莊XX」一流,至多也只是一個頑冥不靈的書呆子。所以他勇敢地謙卑地真誠地仆地悔改,耶穌也立即問應了他的祈求,使他恢復視力。
3.他們兩人都曾跌倒;或因人的軟弱,或是知識份子的高傲愚昧;重要的是,他們都站了起來,而且從此之後只有精進沒有退縮過,既使最後面對死亡仍不改色。你比較像伯多祿?還是保祿?在聖保祿年的每一天讓我們同禱共勉: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,請為我們轉禱,願我們的信德都能像你們一樣堅強,侍主如你們一樣忠貞,生命如你們一樣具影響力。阿門。

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

甲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彌撒(08/06/15)讀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彌撒(08/06/15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…如果你們真聽我的話,遵守我的盟約,你們在萬民中將成為我特選子民。」(出谷記,十九, 2~6a)
讀經二:「…當我們還是軟弱的時候,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,為不虔敬的人了…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,就為我們死了,這證明天主是怎樣的愛我們。…」(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,五,6~11)
福音:「….莊稼多,工人少;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,派遣工人來收割…你們白白得來的,也要白白給人。」 (聖瑪竇福音 九,36~十,8)

反省:今天的聖經提要,是大多數人常有的困擾:
第一:如果說”聽話”的人,可以得救恩,該怎麼”聽”或說”解讀”才算是正確?
第二:大部份的世人都有軟弱的時刻,雖然我們也知道不該沉溺在軟弱中,但是事不關己無妨,與自己有密切闗係時卻怎麼也放不下….
有一個電影名叫”伊莉莎白小鎮”。故事說的是一位天才洋溢的年輕設計師,正逢他事業的最低潮─他的設計使公司損失了一大筆錢,他的信心更是跌入谷底,正逢此時,他又接到了一個消息:他的爸爸在他出生的那個小鎮上過世了。他懷著自殺的念頭來到小鎮,準備用最簡單的方式辦好爸爸的後事,就去結束自己的生命。但是事與願違;小鎮居民人人都愛他那位返鄉久居的老爸,他們甚至設法要讓他打消火化遺體帶走骨灰的念頭,因為他們要這位老先生永遠和他們在一起。從陌生而熟悉,從敵視而了解,他發現:這個小鎮其實充滿了愛和關懷,即使你是一個陌生人,他們也熱情的招呼你,甚至視你為大家庭的一份子。他們是真誠的彼此關心,不論你有任何困難他們都願意包容、接納你。比起競爭激烈的商場,人的價值只能以你創出的產值來計算,而當你失敗的時候,你的生命價值就歸零,甚至於成為負數了。
的確,從現代的價值觀來探討,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,很難界定。
一個從小資優的學生,只會被賦予更沈重的使命─考得更好,飛得更高。當我們看到這些社會主流價值認定的資優生,考得不盡理想時,眾人的訝異、責難、非議的眼光真的會活生生的奪走他的存在價值和生命意義,因為除此之外,他不知道生命還有其他的價值,也不會去找另一個出口。
天主的愛是無盡的寬廣,祂要我們藉著祂賜予的才智、容貌去發展出一個真正美好的生命。祂的眼中沒有世俗價值,身份、成就不足以論斷一個人的高低,重要的是:人自己要分辨清楚,什麼目標是真實,什麼是虛幻?
自古以來,猶太人「困苦流離,好像沒有牧人的羊」。猶太人的聰明才智全世界沒有幾個民族比得上,為什麼還會有這麼淒慘的際遇?「機關算盡,缺乏信心」是猶太民族的通病。人是該努力打拼,為此而付出也是應該的,但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、世俗的目標未達成就灰心喪志、或胡作非為,讓自己的生命發光,照亮自己,也幫助他人。使所有的生命聯結成為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,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那麼踏實,那麼美。不知道自己為何會白白地得到,又糊塗一生白白的還回去的人,才真是枉自菲薄,浪費生命啊!

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

甲年常年期第十主日彌撒(08/06/08)聖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常年期第十主日彌撒(08/06/08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…我要的是仁愛,不是祭品;我要人認識天主勝過全燔祭。」(歐瑟亞先知書,六, 3~6)
讀經二:「…亞巴郎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而相信了,因此便成了萬民之父。他滿心相信天主所應許的一定會實現。因此這就算為他的正義…」(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,四,18~25)
福音:「….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,有病的人才需要。你們去研究一下:『我要的是憐憫、不是祭品』…」 (聖瑪竇福音 九,9~13)

反省:有兩個問題在今天的聖經要提出來討論,
第一:罪和人的關係,可以如何來解讀?
第二:如果說人生命短暫,全世界的生命體又如此之多,天主要求我們的到底是什麼?
從遠古人類和神接觸的歷史,人就不斷被原罪的陰影困擾,甚至被天主批評為「(仁愛)如早晨的浮雲,如易消失的朝露」這樣的品德短暫而不可靠。以至於猶太人雖然是被天主揀選的,卻常慘遭「砍伐」「殺戮」。人在際遇愈差的時候,他和神來往的方式往往也愈極端─崇拜邪魔、迷信改運、把自己的前途交付在不可知者的手中…其實,正信的宗教中沒有一種是教人要這樣做的;奉獻物質不是為自己的好處,才真具有「能捨」的意義。但是無謂的殺生、拜拜、上壇等等,無一不是希冀由於一點點的付出而賺回大筆的利潤,完全不是天主的意思,所以祂才會藉先知的口說:「我要人認識天主勝過全燔祭」。
的確,從完美者的眼中看去,沒有人是完美的,意即:人都有罪。但是換另一個角度:每個人都是天主所造,都具有祂的小部份,也都是天主所愛的,也都是可以「得救」的,端視我們怎麼去想、怎麼去做罷了。
從世人的眼中去判斷一個人成功或失敗,是很難得到定論的;一是人生很長,今天如此,焉知明天他不會改變?另一是人生短暫,生命物種又太多,所以一個小小的生命很難獨立出來判斷他的好與不好。聽起來有點無奈,又有點弔詭,不是嗎?
比起天主無涯的生命,人的生命真不算什麼,可是不要誤會了,小小的生命難道真的一點都沒有價值嗎?上週六台視的超級偶像總決選比賽中,奪下總冠軍的雖然不出所料由張芸京取得,但是那一晚出現在舞台上激情演出,使得這個庸俗的節目忽然變得清新感人起來的,反而是其他幾個選手。
江明娟,七歲被媽媽拋棄,在艱困中成長,貌不驚人,以桿弟工作謀生,卻有著誠摰無比的感情,從歌聲中渲洩出來,不知有多少人為之感動;黃文興,東港小地方的倉儲管理員,沒有什麼學歷,卻在台上以清新真誠的唱腔口氣一洗歷來台語歌為人詬病的「江湖味」,特別是為了自小含辛茹苦的母親而含淚輕唱,有誰能不為之感動?王雅婷,大大的眼睛,卻常泛著淚光,最疼愛她的阿媽,自小與她相依為命的人,卻在數月前離開了人世,她字字句句都唱出對阿媽的懷念、對未來的徨惑,只有一群好朋友的支拄使她可以堅持到昨天。雖然這三位都不是冠軍,但是他們面對生命的勇氣、對親人的愛,樂觀的態度,這些一點一點的小燭光,在在都使得在生命洪流中載浮載沉的人得到繼續游下去的勇氣。
什麼是仁?盡己之謂仁。什麼是愛?獻己之力之謂愛,是在生命交會時互放的光亮,照醒世人心中陰暗的明燈。怎樣才算是愛天主?愛自己加上愛別人,一點感動,幾許憐憫,如此而己。

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

甲年常年期第9主日彌撒(08/06/01)聖經反省


讀經一:「..如果你們聽從你們的天主上主的誡命,就是我今天吩咐你們的,你們就蒙降福。…離棄我今天吩咐…就受咀咒。」(申命紀,十一,26~28)讀經二:「…人的成義是由於信德,而不在於遵行法律。」(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,三,28)福音:「…一個聰明的人,把房蓋在磐石上…那座房屋屹立不倒,因為基礎是建在磐石上的。聽了我這些話卻不去實行的人,就像一個愚昧的人把房屋蓋在沙土上…」 (聖瑪竇福音 七,21~27)反省:法律重要還是成義重要?答案是:聽聽天主怎麼說吧。天主說了些什麼?其實大家都知道。那什麼有那麼多的人還在受苦呢?1.知道不見得記得,記得不代表實行。
捫心自問:有多少次我們做要一個簡單但兩難的決定時,我們會一絲不苟的依照天主的意思,而完全不去顧慮個人的因素?譬如美食當前,節食的決定就會顯得既困難,又不實際….猶太人是天主最先選擇的民族,但也是十字架背負得最重的民族,一直以來,爭戰、被奴役、滅國不斷,但他們卻遵從梅瑟的法律,把天主的話─小經匣─繫在手上,戴在額上,只差沒有刻在心上,因此,祝福與咀咒就交互不斷,在他們的歷史中呈現給全人類,我不知道是不是?但看起來天主的確讓這個民族為祂的話,做了活生生的見證。2.守法是每個人的基本義務,但是超過法律的標準或法律不能涵蓋的事所在多有。這時你依靠什麼來為你的行為下決定?
一般人常說:舉頭三尺有神明,神明就是你內在的良知、外在的天主,使我們在言行舉止上不逾矩─本能、習俗、法律、道德、天主之言。
心理學上有所謂的道德層次判斷,法律只高於本能、私情、習俗,卻低於社會契約─身為社會人的責任,更低於為大眾的犧牲之愛。3.聰明和愚笨怎麼界分,從結果論嗎?
從天賦的才智來觀察,有許多人生來口齒便給、行事有謀,學校的課業難不倒他,到了社會上更是一把好手,賺錢快、眼光準、決斷狠,半生呼風喚雨,運籌帷幄,縱橫天下。做這樣的人不好嗎?為什麼一味抱殘守缺;堅持這、固守那,落得一清如水,兩袖清風,世人說起來莫不搖頭嘆息,辜負了人生大好時光,不能功成利得名就! 真的是這樣是嗎?
是,也不是。
有人生來諸事不順,死後到得閻王殿前,閻王憐他此生太辛苦,有意要給他一點好處,就問他:你下一世可以選擇的話要生在什麼人家?他回答:不用太多,只要家財萬貫、妻妾、兒孫滿堂,…生個兒子做皇帝即可。閻王聽了嘆道:有這麼好的事,你當閻王我來投生去也。
人生有價值與否,不在外表。因為環境會改變,法律也會過時,年歲會增長,容貌會衰老,但是心的平安永遠不變,如何使心能得平安?第一不做那些利己不利人的事,那就是「罪」。第二永遠和天主站在同一陣線。因為「人的成義是由於信德,而不在於遵行法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