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

甲年復活期第6主日彌撒(08/04/27)聖經反省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期第6主日彌撒(08/04/27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..撒瑪黎雅接受了天主的聖道…二位宗徒給他們覆手,他們就領受了聖神。」(宗徒大事錄,八,16~20)
讀經二:「…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,你們要隨時準備答覆。…你們因行善而受苦,總比作惡而受苦好。…就神魂說,祂卻復活了。」(聖伯鐸前書,三,15~18)
福音:「…祂會賜給你們一位護衛者,…祂是世人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。..那接受我的命令而且遵守的,就是愛我的人,誰愛我,我父也必定愛他…並將我自己顯示給他。」 (聖若望福音 十四,15~21)

反省: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基督徒?
答案是:準備好的人。
準備些什麼?
1.當別人問你:為什麼常常懷著希望,笑得傻傻的、可是提起天主總帶著敬畏的心,總能以溫和的態度,談到未來帶給人肯定的答案。
2.有勇氣,肯吃苦。如果吃苦是行善必須付出的代價,他甘之如飴。
3.能愛人,像愛天主一樣的愛,也像愛耶穌一樣的愛。
這樣就可以算是基督徒了嗎?
原則上可以成立。當然,聽道理、受洗、學習規矩這些可以一步步的進行。
容易嗎?很容易。但對於一般人來說,仍有相當的困難度。
看一下自己的生活;從小被教導要用功讀書,長大了要找一份有出息的工作,最好能在短時間裡面:安身、立業、成家。然後呢?
耶穌的門徒最初跟隨祂,恐怕也是迷迷糊糊地,只覺得這個人很有魅力,或是與眾不同,或是會行奇蹟,甚至跟著祂恐怕會有「遠大的未來」,所以就來了。耶穌一度極紅極夯,門徒們自然是水漲船高,可是多少人把耶穌說他要殉道殉天主的事放在心中?他們也是抱著希望─世俗的希望,已經在計畫耶穌之下,誰是老大的問題。一朝夢醒,遑遑如喪家之犬,再經過耶穌的顯現、啟發,才睜開了心之眼,再世為人的感覺,使他們放下了原來的包袱,真正出去為天主作證,因為他們此時已再無疑惑,甚至面對死亡的威脅也不害怕,他們真的已在耶穌內,耶穌隨時都在他們之內。
放不下包袱的人,說世間多苦。可是行善的人一樣會受苦,他們不怕的理由很簡單,如果這是天主的旨意─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─聖母瑪利亞是最佳的典範。世人多苦,因為自暴自棄,或為欲望湮沒,或被世俗鄉愿觀念裹脅、或一時失敗,干脆「一不作、二不休」就此成為黑暗的奴隸…耶穌走後,祂仍在我們心中,愛祂的人,祂必愛你,並且將自己顯示給你。不信?推開窗戶,極目望向夜空,那一盞盞閃爍星光,正是耶穌在向你微笑點頭呢!

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

甲年復活第四主日聖經反省 080413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期第4主日彌撒(08/04/13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..你們釘死的這位耶穌,天主已經立祂為主,立為默西亞了。」「你們悔改吧!…因為這恩許(因基督的名獲罪赦,領受聖神)是為了你們和你們的兒女,以及一切在遠方的人(受天主召叫的人)。」(宗徒大事錄,二,14a,36~41)
讀經二:「…你們如果因行善而受苦,還能堅心忍耐…你們原是為此而蒙召的…(基督)給你們留下了榜樣,使你們追隨祂的足跡…你們是因祂的創傷,才獲得痊癒。」(聖伯鐸前書,二,20b~25 )
福音:「…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。…他按名字呼喚自己的羊…羊也跟隨他,因為認得他的聲音。」「我(耶穌)來的目的,卻是為使他們獲得生命,而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。」(聖路加福音 十,1~10)

反省:本週的聖經內容非常豐富;從耶穌復活得證實後,門徒從喪家之犬一轉而成了勇氣十足的傳道人,不但公開生活而且敢在猶太人的聚會中大聲的宣揚天主的道理。以伯鐸為首的宗徒們提出了幾個重要的意向:
一、 耶穌從死者中復活,而且天主「立祂為主」。
自古猶太人和中國人很相似的一點:我們不會直呼長輩的名字,這是不禮貌甚至是犯罪的行為。天主的名字是亞威,但是一般人不敢直呼其名,都是稱之為「天主」或「上主天主」。所以耶穌得到天主同級的稱謂,可以代表祂的地位已經被確立了。
二、 耶穌被立為「默西亞」
默西亞或譯彌賽亞,是「最偉大的先知」、「救世者」的同義詞。這
是猶太人自古與天主來往經驗中,天主應許將為他們而降生的一位拯救者,而伯鐸宗徒認了耶穌就是這一位,而且祂不只是為猶太民族,還包括了我們這些「一切遠方的人」,以及我們的兒女。
三、 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原諒(罪赦),而且領受聖神的恩惠。先決條件是你必須「悔改」。
「人非聖賢,庶能無過;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中國先哲的一段訓言,放在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,一樣適用。可惜的是,直至今日,世上勇於反躬自省的人仍然不足,反而以「大聲為有理」的鐵齒一族愈來愈多。
耶穌說的這句話一直令人心嚮往之:「我來…,是為使他們獲得更豐富的生命。」
「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」,佛家更以「生老病死」為四大苦,拜火教歌曰:「熊熊烈火,焚我殘軀…生亦何歡,死有何苦,憐我世人,憂患實多。」多數宗教都同意世間多苦難,即使一時歡樂,也往往樂極生悲,那麼生而為人的我們,究竟「何時而樂耶?」
伯鐸這位大宗徒說得透徹:你們如果因行善而受苦,還能堅心忍耐:這樣才能討天主歡心。你們原是因此而蒙召的。
各位有沒有一種受「召叫」的感覺?國父孫中山先生說:「能力愈大,責任愈大」,人生而不平等,原是要先知覺後知,先覺覺後覺,而你我,今日有幸得聆聖道者,就是「先知先覺」的一群,如果不能體會自己肩負的責任,忍辱負重,那麼耶穌又為什麼要替我們承擔罪責,使我們終止「罪惡的生活」重返正義?這一切努力都是要喚醒我們,所以耶穌真不愧如祂所說的:我是真理、正義和道路,祂就是那一扇開啟通往永恆的大門,不苟且偷生、不自欺欺人,帶著悔改的心,走向這扇門,祂必會在門前歡迎你。
如何令此生生命豐富,如何在臨走時覺得不枉此生?捨此之外,別無他途。

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

甲年復活期第三主日(08/04/05)聖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期第三主日彌撒(08/04/05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..你必要指示給我生命之道,在你面前才有圓滿的喜悅,在你身邊才有永遠的福樂。」(宗徒大事錄,二,14,22~33)
讀經二:「…該懷著敬畏的心,度過這一段在世旅居的時期。」(聖伯鐸前書,一,17~21 )
福音:「唉!無知的人哪!你們的信心竟然這樣遲鈍!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後,才進入祂的光榮嗎?」(聖路加福音 廿四,13~35)

反省:達味或稱大衛是以色列的名王,祂在位的時候,以色列國勢和商業網都是非常強大。在讀經一裡達味表明了他對天主的信任和敬畏之情,言辭之真摰令人動容。如果比起具有同樣的地位,世上其他的君王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有這樣的信心;在他的表白中他很清楚一件事:和世上其他人一樣,他有一天會死亡,但是他不擔憂,因為他相信天主一定不會遺棄他而不顧,所以他的「肉軀也安全睡眠」。其他的君王有窮一生的時間、一國之財力營造墳墓,如法老王的金字塔,有千方百計尋求不死靈藥的,如秦始皇。他們都想望永生,卻都走錯了路。
死亡是什麼?孔子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聖伯鐸宗徒教誨猶太人不要錯以為僥倖地苟活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,如果沒有天主的仁慈、基督耶穌的犧牲,不願意深切思索生活的意義,那麼在世上的日子不過是一場「虛幻」。企望於天主、了解基督復活的光榮,堅定信念去實踐耶穌的教誨,何需在意活在世上的時間短長?
另一點值得一提的:耶穌死而復活,他的門徒竟然無法認出他的身分,一直到晚上耶穌和他們一起坐下來吃飯,才忽然「眼開了」。有些人認為某些具有強烈特質的人,走到那裡別人都認得他。有一天忽然洗盡鉛華,退隱林下,幾年過去,即使是至親好友,乍然在路上相遇恐怕也未見得認出他來。這個人真的有那麼大的改變嗎?我們常常忽略的一點是:角色的改變;如果我們仍然以當年的他來論斷今日的他,就會覺得這個人改變太大。反過來好好想想:真的是他改變太大嗎?還是你的心態沒有修正?這就是為什麼德肋莎嬤嬤說她在窮人的身上看到了耶穌,而我們卻看不到的原因之一吧。
幸運的是:那兩位門徒仍然認出了耶穌,重燃起信心而回到同伴們中間去。讓我們想想: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常有懷疑的時刻,甚而放棄了明知是天主願意我們去做的事?不必等到親身嘗到苦果,才再回頭,復活期正是啟示我們:回頭就在今朝。

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

甲年復活期第二主日彌撒(08/03/30)聖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期第二主日彌撒(08/03/30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..弟兄們都專心聽從宗徒們的教訓,時常聚會分餅和祈禱。」(宗徒大事錄,二,42~47)
讀經二:「…現在仍看不見祂,還是相信祂。」(聖伯鐸前書,一,3~9 )
福音:「耶穌對他們說:『願你們平安』…『你們領受聖神吧!…』…『那些沒有看見就相信的,才是有福的。』」(聖若望福音 廿,19~31)

反省:一般檢驗基督教會的標準有四項:1.聆聽聖言─最初是從耶穌親傳的那些人,我們稱之為「宗徒」的話,如:前錄的讀經。2.渡共同的生活─有一點像是人民公社,但是他們是自願地奉獻財產、合作共融,相親相愛。3.分餅─就是今天彌撒中的領聖體禮。4.一同祈禱─一起讚頌天主。在初期的教會當中,教友們這樣的行為成為日後整個教會在力圖改革時重組的模式,今天我們稱之為基督信仰小團體。這種生活方式溫馨而又令人嚮往,惟因迫於社會的變遷和多元,仍有許多時候無法實現。而促使初期教會這樣做的重大因素,就建立在耶穌復活事件的基礎之上。
大多數人大概都很難接受「復活」這件事,因為太超出常理,無法理解的人不只我們,連耶穌門徒中就大有人在,最著名的就是多默了。他應該是一位具有理工科學頭腦的人,相信凡事要有證據,眼見為憑。偏偏大家都見到耶穌顯現的那一天,他老兄不知去了何處?於是回來和師兄弟們一場舌戰,直到八天後耶穌又回到門徒當中,而且要他摸祂的傷口釘痕,這才使得他相信了。
今天科學教育這樣發達,要使人沒有見過復活便要求他相信,真的那麼困難嗎?試問:你沒去過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吧?告訴你世界上有五大洲三大洋,為什麼你就相信了呢?你會說什麼?書上這麼寫的、老師那麼教的、discovery裡拍攝的…對喔,那麼聖經這本世界印行最廣的書上寫的、古代宗徒們親眼看到的你為什麼會反而覺得很難相信呢?
要說難理解,可以。要說不相信,請不要說得太快,會違反科學原則的喔。不如從耶穌給門徒們的使命來參詳,耶穌之所以回來,不僅是實踐了先知們的話,更是給宗徒們打了一針強心針,他還做了一項授權:派遣他們到四方去宣講天主的福音,向他們吹了一口氣─有了聖神的加持,使他們有了赦罪的權柄。如前述的那位多默,據說遠至印度去傳教,至今印度南方仍有他的流風遺跡可茲追尋。
姑不論復活這件事是如何難解,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謎題。一片黃葉如果不飄落下地來,恐怕和樹上千萬片葉子沒有什麼差別,但是一陣風颳過,飄遙迴旋落下來的那幾秒鐘,卻是那樣的特別,沒有誰會完全忽視從他頭上落下的東西,有些空閒的人更會停頓一下,短暫地思索生命在此刻賦與的意義,詩人更會詩興大發地吟咏一番吧?
生命之可以生生不息,有幾樣東西少不了,一般人都會說:陽光、空氣、水。其實,若沒有落葉獻出了它的身體,化為沃壤,提供後來的植物、種子發芽生長的基礎,地球上今天恐怕會和月球一樣荒涼。有些城裡的孩子來到鄉間,看到蜘蛛竟然大喊大叫,因為他從來沒想過這些「書上」的動物,可以是活生生的。這些都是眼前可見的事實,如果你還是堅持不肯相信那也無可奈何。但是只要你肯相信─如同耶穌的門徒們後來具有的信心─勇敢地走出去,行所當行,不必懷疑,天主一定會與我們同在。

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

甲年復活主日彌撒(08/03/23)讀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主日彌撒(08/03/23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祂就是天主所立的生者與死者的法官;所有先知都曾為祂作證;凡信祂的人,賴祂的名字都要獲得罪赦」(宗徒大事錄,十,37~43)
讀經二:「你們已經死了,你們的生命已與基督一起藏在天主之內了;當基督─你們的生命顯現時,你們也要和祂一起在光榮中出現。」(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,三,1~4 )
福音:「『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』…他們那時候還不明白:『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』那段聖經。」(聖若望福音 廿,1~9)

反省:在復活節這一天,耶穌的門徒雖然發現祂的屍體消失了,但是他們卻還沒有意識到這就是預言中所說的「復活」這回事。
「復活」代表什麼,那麼難懂嗎?從聖經的啟示,復活是基督徒信仰的中心,是世世代代基督徒勇於走出去傳教的動力。
「復活」的行為對於還不怎麼認識天主的人來說,證實了天主大能的存在,一堆人見證到耶穌「死亡─埋葬─復活」的過程,他們更可以出去向懷疑的人、受到「魔鬼」挾制的人證明:天主的大能一定可以使人脫免於惡勢力的控制,解救人重獲自由。
這種說法有一個確定的前題:正由於我們都是天父的兒女、天主的子民,我們原本就有善的因子,只是長期的被污染、甚至來自遺傳的影響,使我們不常自覺這一點。只有在週遭的環境中出現巨大改變或異狀時,或許感覺比較敏銳的人會懷疑:為什麼會是這樣?而如果發生像「復活」這樣重大的事情時,我們比較可以用異於常人的角度去思量。
舉個眼前可見的例子:你隨便問你身旁的任何人,如果你今天死了會怎麼樣?他一定會覺得你在開玩笑。其實,凡人莫不有死,只是有無意識或有沒有警覺罷了。常有人談起一些得了絕症的親人或朋友,他活得好好地,只是有一天不舒服去檢查卻發覺長了不好的東西,醫生預測更令人沮喪;三個月或六個月之後他就不在世間了!沒有人能安然接受這種事情,除非他是一位信仰深湛的人─如單國璽樞機主教。
單主教可以選擇怨天尤人,或者胡作非為,因為他得到的是「絕症」,可是在他深深的祈禱過後,就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病症,還頑皮的稱呼它為「小天使」─提醒他放開手去做他過去沒有機會或時間做的事,到處宣講使得死亡成為他堅定的伙伴。
由於耶穌的保證,藉著祂復活的顯現,告訴我們:死亡縱使不可避免,但如果你相信天主的大能,就不會畏懼死亡,只要有信心,一定可以得到復活的生命。掌握這一刻,新的契機就會在眼前展開。

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080322


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前夕彌撒(08/03/22)聖經摘要
第一篇讀經:「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…降福他們說:『你們要..治理大地,並管轄海裡的魚,空中的鳥和地上所有的動物。』」(創世紀,1,26~31)
第二篇讀經:「那一天上主從埃及人手中拯救了以色列人。…看見天主向埃及人所顯示的大能,都敬畏上主,並信從了上主和祂的僕人梅瑟。」(出谷記 十四,15~十五,1 )
第三篇讀經:「趁你們還能找到上主的時候,就該尋找祂;趁祂現在離你不遠的時候,就該呼求祂。…我口中發出的話,也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裡;卻要完成我的旨意,執行我所指定的任務。」(依撒意亞先知書 五五,1~11)
第四篇讀經:「…我要在你們身上灑清水,..滌除你們的各種不潔和各種偶像。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的心,在你們五內注入一種新的精神…」
(厄則克耳先知書 三六,16~28)
第五篇讀經:「我們受洗而進入基督耶穌內的人,就是在祂的死亡中受洗…為的是我們也能藉著洗禮和同歸次死並與祂同葬,為的是要我們也能度著新生活…」(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六,3~11)
福音:「一週的第一日天快亮時,瑪麗.德蓮和另一位瑪麗來察看墳墓…天使對兩位婦女說:『…祂不在這裡,已經照祂以前所說的復活了。』」
(聖瑪竇福音 二八,1~10)

反省:這是天主教會一年中最長也是最重要的一台彌撒,是逾越節三日慶典的最高峰。在這台彌撒中通過一系列的聖經研讀─從舊約創世紀天主創生天地、梅瑟在天主指導下帶領以色列民族逃離埃及法老王的奴役,先知們的種種預告,到新約保祿宗徒的諄諄告誡,都指向一件事:耶穌的死亡是肇因於人類的罪,為了替人類贖罪而自願上了死刑台的祂,卻結出了復活這顆信仰的果實,當然,這一切都是在天主的計畫之中,因為祂要每一個人真正從內心改變,獲得新生命。
有許多人懷疑宗教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詮釋,認為只有滿足眼前的欲望才合乎現實─兒子考上好學校、投注簽中大獎、做官的升官,做生意的發財,一世人無憂長壽到老….. 才是生活。這些嚮往不見得說一定不好,只是人生一世,草長一秋,在世間汲汲營營數十載,當一覺醒來發現已是離世的時刻,有多少人真的能夠達成目標?既使達成又真能瀟灑地揮袖而去呢?(像法老王的金字塔即是一例)
反過頭來想一想:這些世間的價值;功、名、利、祿,存在的意義到底何在?如果回到創世紀來研究,原來天主創生天地萬物,最後造了人是為了要我們做好世界的「管理人」的角色,為了使人無後顧之憂,所以祂也賞給我們「日用的食糧」。只是人的原罪或說偏情私欲往往使人在取得管理人地位之後,不是把持不放,就是野心貪圖更多的東西,而為達目的完全將天主造世藍圖中的「生態平衡」的觀念拋棄了。
天主要人遵守祂的誡命,可是你可以想像人是怎麼回答的:「你自己萬有一切,只分給我們這麼一丁點,現在還敢指責我們不對嗎?」天主痛定思痛,想到了這樣的計畫:「你們以為我不痛不癢,不食人間煙火,只會說風涼話嗎?好,我就做個榜樣給你們看看;兒子重要吧?我給你們我的兒子,把他的血、肉、骨頭,他的生命都給你們,你們也都是有兒女、做父母的人,你們了解這是怎麼樣的犧牲了嗎?」耶穌的死亡是早就預定了的。比起天地的創造來看,其中的奧妙更有過之,因為這屬於更高的理念和精神層次的範疇。
當這一切攤在世人和門徒的眼前:耶穌和天主玩得是真的!他們內心的震撼可想而知;不再是傳道四方的溫馴的羔羊,行幾個奇蹟,得到人們的讚賞,也許有一天,他們也可以攀著耶穌的衣帶,立足一方,衣錦榮華供奉不盡吧?可是,被捕、被審判、被處死…血和汗水淋漓從十字架上滴下,現實何等殘酷?他們和他們的夢在那一天和耶穌一起在十字架上死去了。
醒過來的人赫然發現,世間的這一切如煙雲、似泡影,「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宴賓客,眼看他樓塌了」…懷著死去的心,活著的人怎麼再面對每天東方升起的太陽?先知們的話像一道道劃過黑暗天際的閃電:給你一顆新的心,注入你五內新的精神。當水洗過積塵已久的心靈,血肉鮮活的重新感覺這一個世界:當眼光不再專注於股市的起落、世俗成就的高低,你就會聽到生命的樂章─是天主的呼喚,慈愛如陽光溫暖到你的心靈深處。脫死重生的不二法則:忠誠─忠於天主創造的你,服從─接受天主創世交付於你的責任,信心─堅定不移的注目天主,不受到五光十色的世間種種所誘惑,勇氣─橫逆來到,勇敢去面對,如果是天主要的,犧牲又有何妨?君不見耶穌在前方的雲彩中向你招手,為你引路嗎?
有一種水泉是再怎麼喝也喝不完、喝了再也不會口渴的,那就是天主的救恩。但是天意難測,天地間的進化不論何時都仍在進行著,你還沒有做好決定之前,就可能發生無數的變化。只有兩種抉擇擺在你面前:接受耶穌獲得救恩並且以愛還愛,帶給更多人救恩的訊息,或者擺爛牽拖卻不可避免的逐漸陷入欲望的深淵中無法自拔。明智如你,會選那一樣?

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

聖週甲年聖枝主日(08/03/015)摘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聖週甲年聖枝主日(08/03/015)摘要
「…面對侮辱和唾污,我沒有遮掩自己的臉…因為我知道我不會受侮辱。」(依撒意亞先知書 五十,4~7)
「我的父啊,如果這苦杯不能免去,一定要我喝,就願你的旨意成就吧。」(聖瑪竇福音 二六,42)
反省:本週進入教會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,這一星期中發生了許多大事;從耶穌在群眾的歡呼聲中進入耶路撒冷開始,週四晚「最後的晚餐」早就因達文西的畫作,使不認識祂的人也聽說過了。週五被以莫需有的罪名釘死在十字架上;十字架由此時開始從醜陋的刑具成了耶穌(為全人類)苦難的象徵,全世界沒有人不知道的標誌。而最高峰當然是死而復活的星期日,耶穌不但驗證了先知們預言,來到人間為天主的愛作見證,更在犧牲這一件事上訂出了亙古未有的先例;人可以為自己的喜好或達到目的而對生活中的某些需求做出讓步,但是耶穌不但不為自己求,反而說:願照你(天主)的意願成就吧!成就的是千古以來世人從此對天主的愛永不懷疑。因此耶穌也達到了人前所未見的一個崇高地位:救恩來自天主,而由於耶穌的犧牲使我們共同分享、領受了,這是精神上的大勝利。而在肉體上,第三日復活的這一件事實,使得原來如驚弓之鳥一般四處躲藏甚至逃亡的門徒們,又重建了信心,更進一步的是:從此他們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;如果耶穌說的話都可以實現,為什麼這一件─死而復活─不可能?祂都已經親身走了一趟回來讓你看了,你還懷疑什麼?
如果告訴你,跟隨我,我會讓你不死,你信嗎?從理智上來說,十個大概至少有九個半不相信,也難怪,那天你看到一位死而復活的人在街上行走,恐怕沒有嚇昏也會報警吧?尤其如果你還不是信徒,建議你不妨先從下面的想法入手。
古人說:置之死地而後生。這一句老話有脫除過去種種繫絆,打開一重生路的意思;人最大的憂患不在於錢財、名望、外表這些形外之物,每個人最不願意面對的就是死亡。儒家認為「不知生,焉知死」說的是善盡自己在生的職責,然後才能死而無憾,但是有多少人在知道在死亡來臨時會很祥和的說,我這一生了無遺憾? 除非你悟了道。
耶穌做這件事也是很痛苦的,但是祂知道,如果祂要做一個和平的君王,謙遜與服從是首要條件,不但為他的門徒洗腳─作一個服侍人的,
心情鬰悶還得不到共鳴,只有一個人寂寞地等待命運來到那一刻。他的門徒中有愚直的伯多祿,卻在面對考驗時三次否認祂,有爭寵不成、陰謀出賣的猶大,最後良心自責而上吊,有許多從以為一夕爆紅而狂喜,卻在耶穌被捕後,四散奔逃如喪家之犬的人。一星期的心靈上大地震,威力遠超過921,震波所及,近而使那些門徒們覺悟,天主的國要人自覺、自動的努力配合,而且有了耶穌的背書,絕對不會跳票。遠而至於今天二千年外的台灣、距中東萬里之遙,我們卻仍在餘震中抬頭向天主祈求:天主,願你來到我的生命中,為我的生命作主,雖然我常常不知道你的旨意是什麼,但我願意真誠地接受你的安排,因為我知道,你也藉著你的子耶穌對我們說過:你愛我們。所以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