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

甲年復活期第6主日彌撒(08/04/27)聖經反省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期第6主日彌撒(08/04/27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..撒瑪黎雅接受了天主的聖道…二位宗徒給他們覆手,他們就領受了聖神。」(宗徒大事錄,八,16~20)
讀經二:「…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,你們要隨時準備答覆。…你們因行善而受苦,總比作惡而受苦好。…就神魂說,祂卻復活了。」(聖伯鐸前書,三,15~18)
福音:「…祂會賜給你們一位護衛者,…祂是世人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。..那接受我的命令而且遵守的,就是愛我的人,誰愛我,我父也必定愛他…並將我自己顯示給他。」 (聖若望福音 十四,15~21)

反省: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基督徒?
答案是:準備好的人。
準備些什麼?
1.當別人問你:為什麼常常懷著希望,笑得傻傻的、可是提起天主總帶著敬畏的心,總能以溫和的態度,談到未來帶給人肯定的答案。
2.有勇氣,肯吃苦。如果吃苦是行善必須付出的代價,他甘之如飴。
3.能愛人,像愛天主一樣的愛,也像愛耶穌一樣的愛。
這樣就可以算是基督徒了嗎?
原則上可以成立。當然,聽道理、受洗、學習規矩這些可以一步步的進行。
容易嗎?很容易。但對於一般人來說,仍有相當的困難度。
看一下自己的生活;從小被教導要用功讀書,長大了要找一份有出息的工作,最好能在短時間裡面:安身、立業、成家。然後呢?
耶穌的門徒最初跟隨祂,恐怕也是迷迷糊糊地,只覺得這個人很有魅力,或是與眾不同,或是會行奇蹟,甚至跟著祂恐怕會有「遠大的未來」,所以就來了。耶穌一度極紅極夯,門徒們自然是水漲船高,可是多少人把耶穌說他要殉道殉天主的事放在心中?他們也是抱著希望─世俗的希望,已經在計畫耶穌之下,誰是老大的問題。一朝夢醒,遑遑如喪家之犬,再經過耶穌的顯現、啟發,才睜開了心之眼,再世為人的感覺,使他們放下了原來的包袱,真正出去為天主作證,因為他們此時已再無疑惑,甚至面對死亡的威脅也不害怕,他們真的已在耶穌內,耶穌隨時都在他們之內。
放不下包袱的人,說世間多苦。可是行善的人一樣會受苦,他們不怕的理由很簡單,如果這是天主的旨意─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─聖母瑪利亞是最佳的典範。世人多苦,因為自暴自棄,或為欲望湮沒,或被世俗鄉愿觀念裹脅、或一時失敗,干脆「一不作、二不休」就此成為黑暗的奴隸…耶穌走後,祂仍在我們心中,愛祂的人,祂必愛你,並且將自己顯示給你。不信?推開窗戶,極目望向夜空,那一盞盞閃爍星光,正是耶穌在向你微笑點頭呢!

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

甲年復活第四主日聖經反省 080413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期第4主日彌撒(08/04/13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..你們釘死的這位耶穌,天主已經立祂為主,立為默西亞了。」「你們悔改吧!…因為這恩許(因基督的名獲罪赦,領受聖神)是為了你們和你們的兒女,以及一切在遠方的人(受天主召叫的人)。」(宗徒大事錄,二,14a,36~41)
讀經二:「…你們如果因行善而受苦,還能堅心忍耐…你們原是為此而蒙召的…(基督)給你們留下了榜樣,使你們追隨祂的足跡…你們是因祂的創傷,才獲得痊癒。」(聖伯鐸前書,二,20b~25 )
福音:「…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。…他按名字呼喚自己的羊…羊也跟隨他,因為認得他的聲音。」「我(耶穌)來的目的,卻是為使他們獲得生命,而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。」(聖路加福音 十,1~10)

反省:本週的聖經內容非常豐富;從耶穌復活得證實後,門徒從喪家之犬一轉而成了勇氣十足的傳道人,不但公開生活而且敢在猶太人的聚會中大聲的宣揚天主的道理。以伯鐸為首的宗徒們提出了幾個重要的意向:
一、 耶穌從死者中復活,而且天主「立祂為主」。
自古猶太人和中國人很相似的一點:我們不會直呼長輩的名字,這是不禮貌甚至是犯罪的行為。天主的名字是亞威,但是一般人不敢直呼其名,都是稱之為「天主」或「上主天主」。所以耶穌得到天主同級的稱謂,可以代表祂的地位已經被確立了。
二、 耶穌被立為「默西亞」
默西亞或譯彌賽亞,是「最偉大的先知」、「救世者」的同義詞。這
是猶太人自古與天主來往經驗中,天主應許將為他們而降生的一位拯救者,而伯鐸宗徒認了耶穌就是這一位,而且祂不只是為猶太民族,還包括了我們這些「一切遠方的人」,以及我們的兒女。
三、 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原諒(罪赦),而且領受聖神的恩惠。先決條件是你必須「悔改」。
「人非聖賢,庶能無過;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中國先哲的一段訓言,放在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,一樣適用。可惜的是,直至今日,世上勇於反躬自省的人仍然不足,反而以「大聲為有理」的鐵齒一族愈來愈多。
耶穌說的這句話一直令人心嚮往之:「我來…,是為使他們獲得更豐富的生命。」
「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」,佛家更以「生老病死」為四大苦,拜火教歌曰:「熊熊烈火,焚我殘軀…生亦何歡,死有何苦,憐我世人,憂患實多。」多數宗教都同意世間多苦難,即使一時歡樂,也往往樂極生悲,那麼生而為人的我們,究竟「何時而樂耶?」
伯鐸這位大宗徒說得透徹:你們如果因行善而受苦,還能堅心忍耐:這樣才能討天主歡心。你們原是因此而蒙召的。
各位有沒有一種受「召叫」的感覺?國父孫中山先生說:「能力愈大,責任愈大」,人生而不平等,原是要先知覺後知,先覺覺後覺,而你我,今日有幸得聆聖道者,就是「先知先覺」的一群,如果不能體會自己肩負的責任,忍辱負重,那麼耶穌又為什麼要替我們承擔罪責,使我們終止「罪惡的生活」重返正義?這一切努力都是要喚醒我們,所以耶穌真不愧如祂所說的:我是真理、正義和道路,祂就是那一扇開啟通往永恆的大門,不苟且偷生、不自欺欺人,帶著悔改的心,走向這扇門,祂必會在門前歡迎你。
如何令此生生命豐富,如何在臨走時覺得不枉此生?捨此之外,別無他途。

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

甲年復活期第三主日(08/04/05)聖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復活期第三主日彌撒(08/04/05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..你必要指示給我生命之道,在你面前才有圓滿的喜悅,在你身邊才有永遠的福樂。」(宗徒大事錄,二,14,22~33)
讀經二:「…該懷著敬畏的心,度過這一段在世旅居的時期。」(聖伯鐸前書,一,17~21 )
福音:「唉!無知的人哪!你們的信心竟然這樣遲鈍!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後,才進入祂的光榮嗎?」(聖路加福音 廿四,13~35)

反省:達味或稱大衛是以色列的名王,祂在位的時候,以色列國勢和商業網都是非常強大。在讀經一裡達味表明了他對天主的信任和敬畏之情,言辭之真摰令人動容。如果比起具有同樣的地位,世上其他的君王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有這樣的信心;在他的表白中他很清楚一件事:和世上其他人一樣,他有一天會死亡,但是他不擔憂,因為他相信天主一定不會遺棄他而不顧,所以他的「肉軀也安全睡眠」。其他的君王有窮一生的時間、一國之財力營造墳墓,如法老王的金字塔,有千方百計尋求不死靈藥的,如秦始皇。他們都想望永生,卻都走錯了路。
死亡是什麼?孔子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聖伯鐸宗徒教誨猶太人不要錯以為僥倖地苟活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,如果沒有天主的仁慈、基督耶穌的犧牲,不願意深切思索生活的意義,那麼在世上的日子不過是一場「虛幻」。企望於天主、了解基督復活的光榮,堅定信念去實踐耶穌的教誨,何需在意活在世上的時間短長?
另一點值得一提的:耶穌死而復活,他的門徒竟然無法認出他的身分,一直到晚上耶穌和他們一起坐下來吃飯,才忽然「眼開了」。有些人認為某些具有強烈特質的人,走到那裡別人都認得他。有一天忽然洗盡鉛華,退隱林下,幾年過去,即使是至親好友,乍然在路上相遇恐怕也未見得認出他來。這個人真的有那麼大的改變嗎?我們常常忽略的一點是:角色的改變;如果我們仍然以當年的他來論斷今日的他,就會覺得這個人改變太大。反過來好好想想:真的是他改變太大嗎?還是你的心態沒有修正?這就是為什麼德肋莎嬤嬤說她在窮人的身上看到了耶穌,而我們卻看不到的原因之一吧。
幸運的是:那兩位門徒仍然認出了耶穌,重燃起信心而回到同伴們中間去。讓我們想想: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常有懷疑的時刻,甚而放棄了明知是天主願意我們去做的事?不必等到親身嘗到苦果,才再回頭,復活期正是啟示我們:回頭就在今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