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
常年期第十七主日福音 08/07/27


每週一讀】福音及教義反省
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天國的價值 【福音:瑪十三44-52】
44(那時候,耶穌對群眾說:)「天國好像是藏在地裏的寶貝;人找到了,就把它藏起來,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,買了那塊地。」 45「天國又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;46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,就去,賣掉他所有的一切,買了它。」
47「天國又好像撒在海裏的網,網羅各種的魚。48網一滿了,人就拉上岸來,坐下,揀好的,放在器皿裏;壞的,扔在外面。 49在今世的終結時,也將如此:天使要出去,把惡人由義人中分開,50把他們扔在火窯裏;在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。51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?」他們說:「是的」。52他就對他們說:「為此,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,就好像一個家主,從他的寶庫裏,提出新的和舊的東西。」
反省: 這個主日我們繼續聆聽瑪竇福音第十三章有關天國的比喻。在耶穌私下給門徒們解釋了「莠子的比喻」(瑪十三36-43)之後,又給他們講了三個簡短的比喻:「地裏的寶貝」、「珍珠」、和「撒網」的比喻。然後以一個問話「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?」為他的比喻引出一個簡短的結論。
這三個比喻如同前幾個主日所說的主題,耶穌教導他的門徒和其他聽講的民眾,天國是什麼?如何去尋找天國?找到了又如何?
天國是什麼?很難用世上的話來描述;如同我們真正感到快樂的時候,別人問你:快樂是什麼?你一定說不出個所以然來。但是你知道,你為什麼會快樂,因為有一件什麼讓你感動得無以自己,但是卻無法用言語筆墨形容的事,事過境遷後,那種感覺會一直留在心底,時不時地鼓舞你站起來,朝向那個目標前進,雖死不渝。真的那麼好嗎?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,但必須自己投身進去才喝得到,分辨得出其中真味,不願意或心存懷疑的人就是無法感受,所以耶穌才一直用些比喻去要人了解。
如何去尋?首在明白二字。耶穌說完了比喻還為他的及門弟子作出一番解析,然後不忘問一句:Do you understand?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最能了解個中滋味,一番大道理說完了,學生不知真的吸收進去了嗎?我想耶穌一定也很想出張考卷考考這些弟子們,因為他們不能只做皓首窮經的老學究,他們更要做漁人的漁夫。讓世上這麼多尋覓真道、想望天國的世人可以有機會找到門路。明白嗎?
天國是如此珍貴,而嚮往的人又那麼多,那麼如何分辨可以找到祂的路徑呢?耶穌自己是一條明路,但是祂不在的時候,我們仍然可以自祂留下的話語當中去反省,這就是祂所說:新的和舊的財物─舊的是傳統的典籍和教訓;新的,是世人的由舊典及聖傳中得到的啟發,以符合時代的訊息和人們的渴望。得到真道不難,相信和實踐,並且終身不渝才困難,而這種困難,不妨視之為天主發給我們的一張考卷,考得名列前矛的,天國就在眼前。

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

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彌撒(08/07/20)聖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彌撒(08/07/20)聖經摘要
讀經一:「…你的權力原是你公義的本源,因為主宰一切,所以你定能諒解一切….。」(智慧篇,十二,1 3)
讀經二:「…聖神扶助我們的軟弱…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。」(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,八,26~27)
福音:「….有耳朵能聽的,聽著罷!」 (聖瑪竇福音 十三,24~43)

反省:延續上週的福音,聖瑪竇引述了三個耶穌著名的比喻─撒好種者的比喻,芥菜子的比喻、天國好像酵母的比喻。這三個比喻都是講給群眾們聽,而且取材自與他們的生活有直接關連的事物,試圖使他們對天國有一個憧憬或印象的,如果換在今天,耶穌會怎麼比喻呢?嚐試一下,我們生活裡有些什麼類似的情境…

第一種比喻:在大學指考前,許多高三學生都會兢兢業業的準備,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學,也有種人卻是一味的鑽研如何用投機取巧的方式,像是上廟燒香啦、上補習班去找猜題準確的”明師”、甚至不惜與業者勾結用電子器材作弊等等,到頭來多半是一場空。而有實力的學生雖然只是讀課本,每晚準時就寢,仍然可以上好學校。荀子所謂「螣蛇無足能飛,梧鼠五技而窮」,進天國並不難,信而後行,專心一也。

第二種比喻: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,對於小時候胖的人,長大了不見得仍是肥嘟嘟。反之,乍看怎麼都不起眼的人,卻沒想到他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來。這幾年好遍半邊天的綜藝節目:「全民大悶鍋」、「全民最大黨」裡的主持人、演員們個個其貌不揚,卻能在煩忙、鬰悶的社會中製造許多笑料,讓許多捉狂到要自殺的人開顏一笑,自娛娛人,算是功德一件。其中核心人物郭子乾就多次自言:從小功課差、長相平凡,但勇於追求自己的興趣,在眾人皆曰不可的時候投入演藝圈,竟然被他闖出一片天來。天主的權賞給了努力上進的人自我實現的機會,而祂的權來自公義,主宰一切,也諒解一切,不論你是陳水扁、馬英久,還是阿吉仔、李炳輝,都有同樣的機會進天國,端視你的努力和信心程度如何。

第三種比喻:追求理想,完成人生的最佳推手是什麼?正確的理念。前一陣子,許多人憂心於台灣的國勢不振,紛紛找尋「他山之玉」想有所借鏡。其中在報端大幅刊載的一個國家:愛爾蘭,就是許多有識之士討論的對象。
從一個大不列顛最動亂、落後、分裂,被視為恐怖份子產生的搖籃,宗教嚴重分裂和內戰的地區,卻在近年來成為歐盟爭相邀約,共同貿易,經濟成長快速,人民生活安定的國家,人口、地域都和台灣有近似之處,為什麼他們能夠脫胎換骨得這麼快?
「除了美景和U2(國際知名熱門樂團)之外、也就在於其民族走過了歷史政治的沉坷,頭也不回的向前瞻創新的路上大步走去。證據之一,在於愛爾蘭年度創業家的頒獎典禮,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,收視率直逼搖滾演唱會;而在歐盟(EU)創業活動中,愛爾蘭排名第3」新聞評論如是說。
大家可以放下舊怨,面對未來的正確思考就是促使他們這麼做的原因。再引一段媒體的話:「1973年愛爾蘭加入歐盟,即有計畫的引進外資;並延長義務教育至大學,讓國民接受免費的精英教育;同時也改革稅制,將企業所得課稅降至12.5%並利用直接股權投資,鼓勵國民自行創業;政府並於曼哈頓設有辦事處,協助愛爾蘭企業打入美國市場;同時成立創業及研發基金,供有心創業者申請;並與商學界合作,制定具發展潛力的研發計畫。40年前播下的種,如今終於歡呼收割。…」為政者的遠見,奠定今天愛爾蘭成功的基礎。而和平共融真正落實使得這一個「酵母」在此地發酵。天國的旅程尚遠,但有遠見與堅定的信念,可以一步一步帶領我們走向這個榮耀之地。

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

甲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彌撒(08/07/13)聖經反省


【每週一讀】 福音精句及教義反省 生命教育中心 提供

讀經一:「…我口中發出的言,不能空空的回到我這裡來….。」(依撒意亞先知書,十五, 10~11)
讀經二:「…受造之物仍然懷有希望,脫離敗壞的控制,得享天主兒女光榮的自由。…」(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,八,18~23)
福音:「….曾經有許多先知和義人,渴望看見你們所看見的,而沒有看到…。」 (聖瑪竇福音 十三,1~23)
反省:今天的福音提出一個很有名的比喻─撒種者的比喻,聽過天國的道理的人,有下列這幾種:
第一種人:聽了但是不了解的;這種人在世界上佔了大部份。或因為文化的因素,種族、國籍、省籍的不同,你說什麼,反正我就是聽不下去,也不可能接受。我們也許可以歸諸於原罪造成的痛苦,但是人若自己不懂得反省:「本是同根生」,天主說什麼都沒有用。
第二種人:像是撒種在石頭地裡。這種人在全世界也不在少數,有什麼好康的嗎?告訴他,他一定會很樂於聽,也好像接受了。但是沒有「根」使這些好康可以長久地存在他心裡,產生內在地改變。因為耶穌、佛祖、阿拉…每一位都好,逢廟必燒香,災難來時,不等一柱香燒完他已經走遠了…. 到頭來仍是徘徊歧路,莫衷一是。
第三種人:撒種落入荊棘中的;這種人也常見,道理也聽,但是多半把祂的話和孔聖人的教誨,四維八德一樣,掛在牆上。坐在堂裡唸經,心裡想的卻是今天股市的潮起潮落,焦慮、迷惑,最後迷失在酒醉燈迷五光十色的紅塵裡….
第四種人:這回種子撒對了地方,落到好地裡了。聽了道,而又了解的人,他會使道在他的心裡安居,建立起他的人生觀,他也會三不五時地,一點一滴把這個道的好處分享給他人。有的人能力強,影響的人多些,有的人老老實實的一輩子守著這道,卻也傳之於子孫,也有人只是默默地走自己的路,但是他這一生的光風霽月,仍然會使和他有過接觸的人心悅不已。
天主之言,自遠古以來,經由人類的原祖、先知,不斷如縷傳到代代子孫的耳中,也許文化、地域、種族的分別,使得大家接收到的訊息和方式不盡相同,也就有了許多不同的解釋,但是萬變不離其宗,隨著悟道的人一代代的增加,解釋的方式和途徑也愈來愈多元,愈來愈貼近人心。世球村的概念其實就是天國在地上具像的解釋之一。解決人類的問題不再是一家一族一國的事,而是人類全體必須去面對的問題,像是近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:節能減碳。這一切決不是任何人可以說:這是你家的事,或者甘脆閉門造車可以解決的了。又如兩岸的問題:週末包機、開放晶圓廠進入大陸…這些措施容或仍有許多人心存疑慮,或者質疑配套措施不足,但是通過天主的眼中看來,這一切不是促成了和平的契機,人與人、國與國間的善意嗎?不要破壞這可貴的機會,不讓天主的話空回。善意的種子自會結出百倍、六十倍、三十倍的籽粒來。

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

甲年常年期第14主日彌撒(08/07/06)聖經反省



讀經一:「..請看,你的君王要到你這裡來,祂是正義的,也是救主;謙虛地騎在驢上…。」(匝加利亞先知書,九,9~10)
讀經二:「…我們並不欠肉體的債,而隨從肉體生活。如果隨從肉體生活,必定要死;然而,如果你們依賴聖神,致死身體的惡行,必然能生活。」(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,八,11~13)
福音:「…你們背起我的軛,向我學習吧!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…」 (聖瑪竇福音 七,21~27)
反省:謙虛為人重要嗎?既使如耶穌也要說:我是良善心謙的….聽聽一位獻身教會大半輩子的修女怎麼說。
有機會去到苗栗頭屋這個小小的鎮,這兒甚至連一位神父都沒有。卻有一群溫順勤勞的修女,伴著一個傳奇色彩濃厚的小小聖堂─這座聖堂裡還藏著一個秘密小屋─那是著名的義大利洛雷托聖母之家的翻版,它是全世界第三座,甫於去年才落成。
聖母之家是一個奇蹟;主後1280年,它自那匝肋小城從地面消失,原地只空留下一片地基,沒有人知道它去何方。數年之後卻被人發現在落足在義大利某處的森林中,經歷了800年的歲月,一二次的遷徙,洛雷托這個地方現在成為一個全世界教友朝聖的中心,歷任教宗也多會前往舉行聖事。就在數年前一位神父從台灣來到了這兒,深受感動之餘,決心在台灣為這座小耶穌的故居─聖母小屋建一個分身。頭屋這兒正好有一片8000餘坪的土地,是一位馬利諾會的主教當年為了開拓新牧區而購置的,為此目的還創立了一所新的本土修女會,人數不多卻虔信不移。
地處在頭屋這一片屋崖上,植樹栽花,幾株松柏高高聳立,一棵大樹、兩張涼椅,夕陽下、晚鐘前,蝶鬧蜂喧,山風靜閟,真是一個幽靜而又風水極佳的所在。會院的旁邊,最初開設幼稚園,後來辦了十多年的長青學苑,在地的父老們視這兒如自家的庭院,日常自動地來栽花掃地,做為自己「超博士」班的功課。就這樣,有一天神父帶來了將要在這兒蓋起「聖母之家」的訊息。 修女們的溫良心謙是有目共睹的,更驚人的是她們和在地教友們的信心。
蓋「聖母之家」?太好了!經費呢?沒有著落─但是天主自會安排。
一筆筆小額的款項就此陸陸續續的進來,開始時沒有一筆是超過一萬元的,但是修女們一面工作、一面祈禱,工程開工了,在神長們的祝福之下,全省各地的堂區和教友團體也逐漸經由口耳相傳,一個個地相繼前來或捐輸或祈禱,為這一件小小的事動了起來。
令人感動的是,在地人的熱心參與;大部份的工人都不是天主教友,但是他們卻會全心投入在這個小小工程當中,有人建議:在原來聖堂的前端加蓋,可以使教友不受日晒雨淋。果然,蓋出來之後外觀莊嚴,內容紮實,一點都沒有傳統本土寺廟的浮華,絲毫不落俗套。這些人莫非都到國外去「喝過洋水」嗎?否則這樣的素養從何而來?
進堂正面的祭台後方,是一幅令人驚艷的「聖母領報」圖─天使前往瑪利亞的家,告訴她天主揀選了她擔任將臨的救世主的母親的故事。圖中的聖母仍是一位年僅十五歲的女孩,她的美麗和純真,和天使飛翔期盼的神態,在深藍色漸層的底色襯托下,連不懂藝術鑑賞如我者,都深深地為之吸引。
聖母的家之小,恐怕一般人很難想像,就只有四五坪大的地方,因為設了祭台就更小了,只有兩邊靠牆的長凳可以容人坐息,幾盞油燈、仿製的斑駁壁畫之外,最引人注目的是神龕中的聖母抱著小耶穌的態像─黑色的聖母和聖嬰,這在台灣的廟宇中比較常見,而神奇地使我特別有一種親切感─雖然這兒絕沒有香燭的煙燻火燎。
就是這麼不起眼的地方─頭屋,一群默默祈禱工作的修女─她們說她們實在沒有做什麼,一座小小的山崖矗立著一座優雅的小堂─堂中有屋,為什麼天主會揀選這樣的地方安置祂母親來這兒佇足?一句句聖經的話語,如崖上的清風,輕拂過世俗人的心頭,你想找個機會,覓個地點,掃除久積在胸隘的塵埃嗎?這裡─苗栗縣頭屋鄉中正街,靠近高速公路卻又安安靜靜的這座「聖母小屋」,可能就是你在夢中企盼多時的心靈歸向,讓我們可以像小耶穌當年,疲憊地安心地依偎在溫馨的小屋中、昏黃油燈下慈母的膝旁,向她訴說你的無限心事,讓她輕輕的撫慰你的愁苦,缷下肩頭的重擔……
http://www.cathlife.org.tw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task=view&id=2380&Itemid=37
*上述網址是教友生活2007的報導。有興趣前往的朋友,可以用Google Map去查詢,或從苗栗交流道下省6轉74快速公路在頭屋交流道下,沿中正街走就會看到左邊山坡上的小聖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