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將臨期 第三主日 福音反省  2008.12.14



洗者若翰的見證 【福音:若一6-8、19-28】
6曾有一人,是由天主派遣來的,名叫若翰。7這人來,是為作證,為給光作證,為使眾人藉他而信。 8他不是那光,祇是為給那光作證。
19這是若翰所作的見證:當時,猶太人從耶路撒冷派遣了司祭和肋未人,到他那裡問他說:「你是誰?」 20他明明承認,並沒有否認;他明認說:「我不是默西亞。」21他們又問他說:「那麼你是誰?你是厄里亞嗎?」他說:「我不是。」「你是那位先知嗎?」他回答說:「不是。」 22於是他們問他說:「你究竟是誰?好叫我們給那派遣我們來的人一個答覆。關於你自己,你說什麼呢?」23他說:「我是在曠野裡呼喊者的聲音:修直上主的道路罷!正如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。」 24被派遣來的有些是法利塞人。25他們又問他說:「你既不是默西亞,又不是厄里亞,也不是那位先知,那麼,你為什麼施洗呢?」 26若翰答覆他們說:「我以水施洗,你們中間站著一位,是你們所不認識的;27他在我以後來,我卻當不起解他的鞋帶。」 28這些事發生於約但河對岸的伯達尼,若翰施洗的地方。
【喜樂主日】
將臨期第三主日的感恩禮儀充滿「歡樂」的氣氛,「你們應在主內常常歡樂,我再說一次,你們應當歡樂,因為 主臨近了。」主禮神父所穿著的禮服,也由象徵嚴肅補贖精神的紫色祭披,轉換為預示聖誕歡樂的粉紅色祭披。隨著這個主日,將臨期漸漸近入第二個階段,禮儀重心由勸告基督徒警醒不寐、等待人子從天上再度降來,轉為歡欣準備迎接耶穌誕生於歷史之中。教會習慣上稱這個主日為「喜樂主日」。
主日福音
這個主日的福音仍是以洗者若翰為主角。若望福音中,若翰自稱他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「曠野裏呼喊者的聲音」(若一23),前來為默西亞預備道路,這位默西亞不只是「在我以後要來」(谷一7),而是已經來到,祂是「你們中間站著的一位,是你們所不認識的」(若一26)。綜合了若翰的宣講:他被派遣來「為給光(耶穌)作 證」,為把「眾人」引入信仰。若望福音中洗者若翰的見證的特點是,它不只是針對以色列人,而是為了「眾人」,意思是為了一切人。超越歷史時空的限制,永遠具有效力。從一開始,猶太人就是若翰的對手,拒絕他也不相信耶穌,他們如同一個「司法單位」來到若翰面前,提出問題審問他。在猶太傳統思想中,厄里亞(拉三1、23)和那位先知(申十八15、18)都被理解為帶來默西亞性救援的人物。
若翰的洗禮顯示出只是 「水洗」,而且若翰也因此而聞名於當時。他的見證指出,應該「被期待的那一位」已經來到人們中間了,但猶太人卻不認識祂。指出當時的猶太人都是盲目的。而若翰表明自己完全不能和「在他以後來的那一位」相提並論,連替祂解鞋帶也當不起!這說明默西亞超越一切,若翰自認為連做祂的奴僕也不配。
這段福音的重點是「見證」!作證者清楚知道自己在說什麼,信仰永遠只能透過見證而被喚起。洗者若翰是一個善盡職責的模範見證人,他面對一群自以為擁有判別一切見證的標準、而且反對他的強權勢力,絲毫不畏懼退縮。身為基督徒必須為主作證,不可畏懼反對的勢力,信仰必須永遠具有挑戰與接受挑戰的能力。(以上摘錄自方濟會讀經推廣中心主日福音釋義)
【反省】
各個大型的宗教都有其傳承、歷史,最重要的是都有無數的信徒為他們所相信的神作見證。
在日本天主教傳入的年代大約在幕府時期稍前,當時正是西洋船隊競相探索世界航道,而不論是新教(基督教)或舊教(天主教)的傳教士們,不畏航海的種種艱困危難,紛紛步上程途到不可知的神秘東方來傳播福音。
但是東方原有的儒、佛思想根深蒂固很難動搖,更加上是時日本正值皇室衰微、軍閥割據的戰國時代,西洋傳教士的地位和政治上的傾向更顯得微妙;因為和豐臣家親近,而在德川幕府興起之後遭到池魚之殃,使得長崎一帶的教徒們受到嚴酷的考驗,不願否認自己的信仰而被殺害的人數眾多,但也奠定了信仰在地發展的基礎,至今仍為人傳頌,教宗最近為一批受害教友授真福,就是在世間肯定他們的見證。
遠的不說,近在斗六就有在教難時期─清朝及日治時期都發生過一些攻擊教友、焚燒教堂的事,斗六天主教開教126年,而目前的天主堂卻才建築了幾十年,原因即在此,當時更有人脖掛唸珠而被捕入監,最後竟遭殺害的情事。
這些人不是不知道自己身為天主信徒,在當時社會所遭遇的風險,但是他們寧死不願背棄信仰,是因為他們認為:天主的國將來臨,而且是一個崇尚和平、滿懷喜樂的國度,今世混亂是人心昏昧不明,做為基督徒更不可以因畏懼而苟活偷生,勇敢的站出來為這樣的信仰作見證才是份所當為。
正心中學的仁愛健行至今也辦了幾十年,為「愛」、為「傳愛」作見證也有幾十年了,外界如何不可預計,至少正心中學的師生算算也有近十萬人次為「愛」而走,這樣的影響不可謂小,天主的光榮藉著這些人流下的汗、血,帶給世界和平的希望和契機,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共渡喜樂主日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