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

聖家節甲年福音反省 07/12/30



聖經精句:「敬畏上主的人,必孝敬父母」德訓篇三,3~7、14~17
聖誕節之後的第一個主日,在教會中稱為聖家節。這個慶日對於天主教學校的師生來說,應該有一些特別的意義;不只是學校裡經常看得到的「聖家像」,更重要的是:耶穌自幼至長,祂也曾和我們凡夫俗子一樣,在一個家庭中長大、學手藝,成為一個木匠。卅歲出去傳教之前,祂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之下成長,受什麼樣的薰陶培育?這些人性的一面是值得我們學習參考的。
在耶穌的幼年起,他和父母一起生活,和鄰居的兒童一起長大,這個家庭在俗世的眼中是一個貧窮的家庭,而且在耶穌出生不多時就搬到了埃及,在異鄉的生活勢必是艱苦的,後來雖然回到以色列卻仍因政治上的因素,迫使他們仍然必須過著在鄉下隱姓埋名的生活。但是,從聖經的記載中卻看不到他們對於生活虧乏而發出抱怨的聲音。
在這個家庭中,只看到三個人各司其職:爸爸若瑟是一位木匠,他努力的工作養活妻小,媽媽瑪利亞縫紉、烹煮,盡責地做好她家庭主婦的工作,小耶穌「祂的身量和智慧一起成長」祂愈來愈明白祂將來要走的路,但是在家庭中祂仍然做好祂該做的那一份工作。如此平凡,但是卻堅定如一。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,一個家庭,不是由家庭的財產有多少,家長學識地位有多高來論斷他的好與不好,決定一個家庭的良窳的是:每個人對於家庭其他的成員的態度是否正確,是否相愛最為重要。
聖經中對於家中孩子的要求很清楚:孝順、聽話。扶助父親、容忍母親。對於夫妻雙方的要求也很簡單:要在一切事上有愛德,感恩,讓基督的話充分地存在心中,盡到各自的責任,家庭就會和諧美滿。
話雖說得很清楚,但是要實行並不容易。
譬如:夫妻的相處之道,就是一門大學問。有智慧的人說:兩人在婚前交往期間,必須睜大雙眼─仔細地觀察。但是當結婚之後,共同生活時反而應該只睜一隻眼,閉一隻眼。因為來自不同成長環境的二人如果事事要符合對方的要求,其實是不太可能的,彼此體諒,多包容對方的缺點,更進一步發掘對方的優點,不知福、惜福,彼此尊重,甚至幽默地面對問題,更能促進家庭的和諧。
家庭裡的子女,是父母愛的結晶。父母有責任去教養孩子,不能以「忙」做為忽略陪伴孩子的藉口,更不能以充足的零用錢來取代父母對子女的愛。惟有在家庭中互相溝通,時時感恩,不忘共同祈禱,天主應許的福報才會來到我們中間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