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

主日福音11月9日 拉特朗大殿奉獻日 反省



耶穌清潔聖殿 【福音:若二13-25】
13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,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。14在殿院裡,他發現了賣牛、羊、鴿子的,和坐在錢莊上兌換銀錢的人, 15就用繩索做了一條鞭子,把眾人連羊帶牛,從殿院都趕出去,傾倒了換錢者的銀錢,推翻了他們的桌子;16給賣鴿子的人說:「把這些東西從這裡拿出去,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為商場。」 17他的門徒就想起了經上記載的:『我對你殿宇所懷的熱忱,把我耗盡』的話。18猶太人便追問他說:「你給我們顯什麼神蹟,證明你有權柄作這些事?」 19耶穌回答他們說:「你們拆毀這座聖殿,三天之內,我要把它重建起來。」20猶太人就說:「這座聖殿建築了四十六年,你在三天之內就會重建起它來嗎?」 21但耶穌所提的聖所,是指他自己的身體。22所以,當他從死者中復活以後,他的門徒就想起了他曾說過這話,便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。
23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慶節時,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,便信從了他;24耶穌卻不信任他們,因為他認識眾人; 25他並不需要誰告訴他,人是怎樣的,因為他認識在人心裡有什麼。
【經文背景】
耶穌來到聖殿區域,激烈地把販賣牲畜和兌換銀錢的人都趕出去,並責備他們把聖殿變成了商場。我們習慣用「耶穌清潔聖殿」來稱呼這個事件,一般人或許會認為這種「商業行為」是完全不能想像的,然而事實卻不盡然如此。 首先,這些商業行為並不是發生在聖殿區域中心地帶,而是在聖殿外圍的「外邦人的庭院」裡。其次,這些商業行為事實上是一種行之有年,而且一直被猶太社會接受的「方便性」服務。因為猶太人有到聖殿朝聖的義務,在此祭獻犧牲並繳納殿稅,這些商人的存在,目的乃是方便朝聖者準備犧牲和供品,以及兌換繳納殿稅所需的特殊錢幣(在古敘利亞提洛所鑄造的錢幣)。
耶穌說:「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為商場」。他表達出當時聖殿根本不再是舉行崇拜天主的禮儀之所。因此,耶穌在聖殿的作為,應該被歸類為「先知性」的批判行動。但是耶穌對於天父的殿宇所擁有的熱忱,不只是這個象徵性的抗議行動而已,因為祂對聖殿的熱忱,最後將把祂帶入死亡。
在若望福音中,猶太人代表著與耶穌敵對的勢力,他們是不相信耶穌的人,因此要求祂行一個奇蹟,以證明祂自己有權柄做這些事。耶穌的回答,允諾了一個外在可見的記號:「三天之內重建毀壞的聖殿」,但卻含有先決條件:「你們(猶太人)拆毀這座聖殿吧!」這當然是一個令猶太人無法想像的條件,因為對猶太人而言,聖殿毀壞的意義就是「審判」。
猶太默示文學作品顯示,猶太人的確期待一個新的、光輝燦爛的聖殿。若望福音的作者運用這個傳統的期待講述這個故事,但他真正的目的,則是用聖殿的毀滅與建立來暗示耶穌的死亡與復活:「三天之內,我要把聖殿重建起來。」猶太人當然不能明白耶穌的話的真正含意乃指經由祂的死亡與復活,祂要取代這個舊的聖殿。他們所能想到的,只是他們眼前這個花了46年建築的聖殿。
福音作者在這個事件之後,以摘要的方式,述說一些人因為耶穌所行的奇蹟而相信了祂,但是耶穌卻不信任這些人,因為祂能看透人心。這說明建立在奇蹟之上的信仰,是不穩固的;真正完整的信仰,並不是以奇蹟為基礎,而是必須聆聽耶穌的教導、接受祂整個生命,並且跟隨祂。只有在耶穌死亡復活之後,人們才有可能認識祂、真正的信從祂。對當今的基督徒而言,這仍是達到天國的唯一道路。(摘自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)
【反省】
看到那些在聖殿裡外賣東西的商人,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?在各地、各種宗教的廟宇附近都有類似的行為,可以說這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生活形態。在這樣常見的形態中,耶穌為什麼還要做出類似雞蛋裡挑骨頭式的驅趕行動呢?祂要表達的是不是意在言外─如同聖徒所說的死亡與復活的預告,這是極有可能的。
試想,我們在一所歷經數十年辛苦建立起來的學校中工作,我們是否也常常忘記了自己來此工作的初衷─作育英才,而只是日復一日地把自己當作知識的傳聲筒?沒錯,我們來此的確也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,只是如果這個道成了老生常譚,這種業成為只重考試技巧進入下一階段學習的敲門磚,解惑變為通俗價值觀的宣傳工具,人心愈來愈狹隘,思想愈來愈功利,什麼東西才能震聾啟聵,喚醒我們青年時純真的助人救世的理想呢?難怪耶穌要用這樣激烈的手段來表達祂的抗議。
我常常覺得耶穌就如同一面鏡子,千古不壞的寶鑑。每隔一段時間,當我們身心倦怠,想要找個理由打混之時,不小心轉頭看見了祂,頓時就會被那從鏡中射出的金光射個正著,什麼樣的念頭在祂面前都無從遁形。逃避祂還不如順從祂,孫悟空逃不過佛祖的五指山,耶穌卻會帶領我們內心平安地走向天國去。

沒有留言: